越洋购机记
朗曰:“天数有变,神器更易,而归有德之人,此自然之理也。”
——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
目前用的Macbook Air (2018)不太胜任各种工作了。弱小的超低压双核i5和8G内存实在难以应对多开办公软件。于是近几个月打起了换机的主意。浏览了各大品牌网站以及一些测评推荐视频之后,列出了以下筛选条件。
- 翻转触屏
- $1000以下
- AMD Zen 3 CPU (eg. 5600U, 5800U)
- 非16:9
近年来AMD处理器风头正盛,对固步自封的霸主Intel形成了强劲挑战。两年前我组装台式机时就选用了Zen 2的3600X,而一年后的Zen 3又有明显提升。目前市面上笔记本低压U最常见的是Intel i5-1135G7和i7-1165G7,二者都是4核8线程。而大约对标前者的AMD R5 5600U就是6核12线程,同时单核性能不相上下。R7 5800U更是8核16线程。(文末有详细评分。)它们不仅性能更强,重要的是价格还更便宜。让人不禁高呼:AMD yes! 尽管拥有如此优势,市面上搭载AMD处理器的笔记本却比较有限,反倒是Intel处理器的产品遍地都是。都怪全球芯片短缺,年初发布的CPU到第四季度还供应不足。
我希望新设备能当作平板电脑使用。常规笔记本电脑的形态有些无聊,同时iPad年事已高打开网页都费劲。与其额外拥有一台不常使用的平板,不如让笔记本变形为平板,还能随手勾画标记。就灵活轻便而言,分离式设计比较理想,但这类产品少且贵。翻转触屏也能满足我的需求,且各大品牌都有相关产品线,因此成为主要目标。至于屏幕的宽高比,传统比例16:9 (=1.78) 的小屏略矮,不适合纵向阅读。越来越多的产品选择了更小的宽高比,比如16:10 (=1.6,如Macbook、XPS等),3:2 (=1.5,如Surface系列)。(顺便,iPad是4:3=1.33。)假设对角线为13.3寸,3:2的屏幕比16:9的高出2.2cm,还是很显著的。
不符合条件的荣誉提名
- Surface Pro 8
形态✓ 价格✗ 处理器✗ 宽高比✓ 🤑
屏幕13寸3:2,接口2C+Power
十月刚发布的新款。形态精巧,就是太贵。而且+8G内存要+$200,离谱。(注:大约$50就能买到一条16G的笔记本内存。) - HP Spectre x360 14
形态✓ 价格~ 处理器✗ 宽高比✓ 🤔
屏幕13.5寸3:2,接口2C1A+Power
Spectre是高端产品线,稍贵。 - Macbook Air
形态✗ 价格~ 处理器✓ 宽高比✓ 🙄
屏幕13.3寸16:10,接口2C
继续使用某果产品的话,迁移会方便很多。M1处理器当然强,能运行iOS应用也不错,不过有本事就安上触屏呀?(有了触屏谁还买iPad。。别忘了,现在的Windows也不只是Windows,而是Windows + Linux + Android。)而且+8G内存也要+$200,离谱。
- Surface Pro 8
差一点符合条件
HP ENVY x360 13
形态✓ 价格✓ 处理器✓ 宽高比✗ 🧐
屏幕13.3寸16:9,接口1C2A+Power
AMD版本不久前才在官网出现并接受预订。应该是非常靠谱的产品,可惜屏幕是16:9。完全符合条件
Acer Spin 5 AMD
✓✓✓✓ 🤩
屏幕13.5寸3:2,接口2C2A+Power+HDMI
屏幕、接口和内部硬件都很合适,一本满足。触控笔为内置。油管上有去年Intel款的测评,模具应该是相同的,看起来没有硬伤。然而,尽管美国官网上的介绍页面已经挂了几个月,并没有实际上市……
好嘛,逛了一圈,根本没得买。一年前物色手机时也是差不多的情况。市面上的产品看似品类繁多琳琅满目,认真挑选起来却发现满足要求的寥寥无几。不是我太挑剔,而是这个商业世界走向太奇怪。
我倒是不着急,旧机尚能维持(或者说我尚能忍受),本打算再等等。能等到Acer那款最好,等不到就买HP那个好了。
于是隔三差五查一下Acer那款是否上市了,一直没有动静。某天突然想起瞅一眼有没有在中国上市。一看某东的宏碁自营店里真有。关键是可以通过某东全球售寄到海外!而且双十一期间5600U这款怒减1000。又根据网上的信息领了运费券。5990原价 - 1000优惠 + 280运费 - 200运费券 = 5070 RMB ≈ 790 USD。性价比很高。(和美国HP官网上ENVY x360 13的优惠价差不多。5800U贵大约$100。感觉6核够用了没必要上8核。)大概是因为刚上市再加上优惠活动,需要先预约,几天后开售。
海淘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进口关税。美卡指南上一个帖子提到:201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,将个人进口物品免税额由$200提高到$800 [1]。美国海关官网上关于网购的概述页面也提到了这个数字 [2]。咨询某东全球售的客服得知报关价为实付总价(包括运费,即所谓CIF价格)。预估的价格刚好小于$800,但保险起见,最好进一步确认税率。
直接搜索并没有查到相关案例。(上述帖子里被税的例子都是买衣服和包。富贵人家的烦恼真让人搞不懂。)Reddit上倒是有不少帖子询问如何从美国网购电脑寄到别国。看来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大本营里无所不有,无需进口电脑。显然,那里的货品再怎么丰富也比不上位于源头的世界工厂。
于是特地去美国海关关税数据库根据货物代码查询 [3],发现笔记本电脑汇率是0。(中美贸易战期间曾加征15%关税 [4],但这条裁定已被废止。)(另,手机也是0关税。)
这样就可以放心下手了。开售时间一到果断下单。(其实没有那么抢手,不必着急。)我不介意物流速度,两三个星期都没问题。没想到如此之快,8天就到了。根据追踪信息推测,应该是先从广东仓库转到香港然后走的FedEx。物流公司标签上显示的价格的确是总价(和我的实付价只有微小的出入,大概因为汇率)。
当然,不能高兴得太早。买到只是开始,还不知道使用体验如何。其实这年头新电脑已经很难带来什么新奇感了,能看到的配置已经知道了,只希望其他看不到的方面别出什么岔子。毕竟海淘电子产品的一大风险在于售后服务等同于没有(除非全球联保)。
简单体验后评价如下。微小缺点:键盘和触控板手感一般。电源适配器比较老式。一般缺点:有出风口正对着屏幕下沿,长期吹热风不知道是否影响屏幕寿命。(这个问题某东上有评论提到过。有趣的是新款MacBook Pro也有类似设计。)外接键鼠使用的话可以把屏幕翻转过来规避这个问题。然而又遇到了噪音问题——
风扇转速高时会发出高频噪音。电脑平放时基本没有,但抬起或翻转后就很明显。测试以后觉得难以忍受,于是打开后盖检查,发现高频噪音是风扇的气流通过底部通风口时的哨声。大概是设计略有缺陷,又运气不好遇上了零件误差。搜索发现Dell XPS 也出现过这个问题 [5],看来高端产品也无法幸免。帖子提到在通风口边缘贴块胶带就会有所改善。试了一下果真有效。尽管噪音没有完全消失,但已很难被觉察到,不会影响日常使用。(另,用phyphox测得频率约为3000Hz。)没想到刚到手的新机就要自己动手调整。初来乍到就想和我产生羁绊?
软件方面,直接把预装的Win10升级成了Win11。(单语言版,有点不爽。)Win11引入的新特性和新尿性就不在此详述了。(我遇到了一个奇葩的任务栏缩放问题。)总地来说Win11完成度堪忧——作为市值全球第一的公司之一,一些非常基本的细节都没做好,实在令人费解。配置各种环境倒没有想象中麻烦,毕竟很多文件和设置都是通过云端同步的。把编程环境安装在了WSL里,因为不太熟悉,稍微折腾了一下。至此前期的设置基本完成。希望深度使用起来不会遇到什么麻烦,也期待Win11的弊端早日得到修正。
想起初中时第一次海淘,从英国一网站给自己和同学买了两双足球鞋。当时写了篇记叙文,结尾道——“有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许多年过去好像也没有太多长进。购物自然是司空见惯之事,但并不简单的是精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可以从什么途径获得。本来陷入僵局要做出妥协,机缘巧合之下发现曲径通幽,稍经波折后达成了目标。正所谓:涉水跋山,山重水复;寻花觅柳,柳暗花明。
(横批:天时地利人和?大概没有地利。碰巧发现这十六个字声调分别是:4321,1234;2143,3412。成语的音韵真是优美!毕竟后三个来自律诗。)

四列评分分别是Cinebench R23 Single/Multi以及Geekbench 5 Single/Multi。前两行是桌面处理器。
数据来源
Cinebench R23 Benchmark Scores [2021] - nanoreview
Processor Benchmarks - Geekbench Browser
Mobile Processors - Benchmark List - NotebookCheck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