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互为妹夫?汉语里的对称称呼

最近看了个给某游戏人物乱点鸳鸯谱的视频,其中两名角色互相成为了对方的妹夫。这带来一个问题:在何种亲属关系下,两人之间称呼相同?

亲属关系的称呼在各语言文化中各有不同,人类学里将其分为六大类型[1]。英语属于较简单的爱斯基摩型,对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称呼只有uncle/aunt、cousin、nephew/niece。汉语属于区分最细的苏丹型,父方母方亲属的称呼有别(姑/叔伯/姨/舅、表/堂、甥/侄)。除此之外汉语的称呼还有年龄区别。在汉语这种区分极细的系统里,各种不同的亲属关系都有特定的称呼,所以什么情况下称呼相同倒成了个有趣的问题。

对任意A、B两人,如果A是B的大伯,那么B不可能是A的大伯。用数学术语来说,这意味着「是大伯」这个二元关系是非对称的 (asymmetric)[2]。「大于」、「小于」都是非对称关系。血亲 (拥有共同祖先的人) 之间的称呼由辈分高低、年龄大小决定,所以必然是非对称的。那么相同的称呼只可能出现在姻亲之间,而且要求其亲属关系存在对称性。

先考虑同辈的两位血亲与各自配偶间的称呼,有以下四种情况:

「妯娌」和「连襟」是对称的二元关系。如果A是B的妯娌,B必然是A的妯娌。「兄弟」「姐妹」也是如此。但这几个词一般不用于亲属间的直接称呼,而是用来向第三人描述关系或作为合称(“他们是兄弟”)。另外,没有与「妯娌」「连襟」类似的指代兄妹或姐弟配偶间关系的词汇。

上图中的斜箭头代表姻亲间的称呼[3]。在一般家庭里,这些称呼是非对称的。但这不是理论上的必然,对称性可以被构造出来。如果将上图右边的两组关系加以组合,可以得到下图右边三种双重称呼的情况:

框出的两组关系沿对角线对称,所以称呼必然对称。这就出现了互为妹夫 (兼舅哥) 的情况。至于两个称呼用哪个的问题,似乎前者听起来更亲切。[4]

理论上,这两组关系里的血亲不必同辈,也可以是父女、母子。 (两个单亲家庭这样组合则不存在近亲结婚的问题。) 那么可以出现两人互为婆婆兼儿媳的情况。 (这要是闹起“婆媳矛盾”,岂不是要精神分裂?) 虽然法律没有禁止,但这也太奇葩了。


  1. Kinship terminology - Wikipedia ↩︎

  2. 网络上人们可以互称“爸爸”,这个用法显然不是非对称的。 ↩︎

  3. 一个观察:右下或右上箭头代表的关系是先血亲再姻亲,其称呼的第一个字来自血亲的称呼;反之则是先姻亲后血亲,其称呼的第一个字借用了子女对对方的称呼。(为了形式整齐,这里使用的具体称呼可能与生活中略有不同。) ↩︎

  4. 大概因为不必借用子女的称呼。称呼里有「妹夫」而没有「夫妹」,或许反映出兄弟姐妹比配偶更亲一点。(从基因相似度来看,兄弟姐妹平均来说和子女一样亲。)
    ↩︎